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历史

甲午战争前,北洋水师敢号称亚洲第一?西瓜视频带你了解历史真相

2020-07-21 18:00:41

近代时期,西方国家已经完成两次工业革命,并将矛头直指亚洲各国。在西方国家逐渐强大起来的同时,东方各国也意识到了自己的落后,于是开始变法革新,希望使国家强大起来。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进入到军事强国之列,原本弱小的日本,实力急剧膨胀,并开始积极对外扩张。大清王朝经过鸦片战争的失败,加上太平天国运动的冲击后,部分官员意识到要学习西方的先进科技,但核心思想是“中体西用”,并未改变清朝落后的现状。

清朝在经历一系列的战败后,开始探索强国的道路,后来所展开的洋务运动,只不过是“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大概意思就是在保留一切封建制度的情况下,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以此达到富国强兵。从出发点来看,便已经注定洋务运动是一场失败的变法革新运动。甲午战争前,北洋水师为何敢号称亚洲第一?

1894年9月17日,清王朝和日本发生了一场海战,最终以北洋水师全军覆没而告终,清政府被迫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甲午中日海战彻底揭开了清王朝变法改革的“遮羞布”。笔者在西瓜视频上观看《一八九四·甲午大海战》,有感而发,希望能让大家重新了解这一段真实的历史。

甲午中日战争是一段屈辱的历史,在甲午战争前,清王朝的北洋水师号称实力亚洲第一,世界第九,却败给了弹丸小国。从现实角度来看,日本的明治维新相比清朝的洋务运动而言更为彻底,并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确定了以中国为中心的“大陆政策”。反观清朝,洋务运动只不过是封建王朝的灭亡前的回光返照,其内部政治腐败,官员贪污无能,军队纪律松弛,毫无战斗力可言。甲午中日战争只不过是封建王朝与资本主义社会之间的武力较量罢了。

清朝北洋水师的建立与实力

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西方列强逼迫清政府签订《北京条约》,并且怂恿清政府购买先进的船炮,最先从英国手中购买了“阿思本舰队”,后来又在洋务运动期间创办福州船政局和江南制造局,清政府也开始制造军舰。西方列强不断在我国东部沿海出动军舰威胁,清政府迫于压力不得不加强沿海的防务,浙江巡抚丁日昌提议建立“三洋海军”,晚清重臣李鸿章也提出加固海防的意见,清政府于是下定决心加快建设海军。

1875年,光绪皇帝特命北洋大臣李鸿章创建北洋水师,从福州船政学堂派遣学童远赴英、美、法、德学习海军,并且从英国订购了船只,分别是“龙骧号”、“虎威号”、“飞霆号”和“策电号”。4年后,李鸿章再次订购四只船,分别命名为镇东、镇西、镇南、镇北。经过琉球事变后,清政府痛下决心,向德国伏尔铿厂订购“定远舰”和“镇远舰”。为了进一步壮大海军实力,清政府再次向英国订购了扬威号和超勇号。从购买船炮上来看,清政府的确是下了血本,买军舰如同买白菜一样,确实也加强了清朝的海军实力。从数量上来看,北洋水师的确能够称得上是亚洲第一,但也要看对战双方的综合实力。

日本舰队

直到1890年,北洋海军拥有7艘2000吨位以上的战舰,总吨位已经达到27000多吨。清政府经过数十年的洋务运动,已经初见成效。然而,拥有如此强大海军实力的清王朝,却开始放松警惕。从清朝海军舰队的实力来看,的确是要强于日本,但综合实力仍与日本有较大差距。清政府认为,西方人侵略中国只不过是为了谋求经济利益,于是放松了军备意识,自从1888年后便停止了增添海军船只,1891年甚至停止购买炮弹,加上之前购买的军舰大多老化,并且火力弱,射速慢,航速迟缓。

除了在军舰上有较大差距,清朝军队的编制也非常落后,内部的管理非常混乱,军队也缺乏训练,整体的战斗力弱。但是北洋水师中仍有许多优秀的将领,如刘步蟾、邓世昌、丁汝昌等人。甲午海战前,清朝海军拥有鱼雷艇30艘,其中27艇从德国订购,1艘从英国订购,舰艇的服役年龄大多都在8年左右。从综合实力上来看,北洋水师根本不能称得上是亚洲第一。

在西瓜视频观看《一八九四·甲午大海战》,可以了解更多有关甲午海战的历史故事。在战争爆发的关键时刻,清朝海军舰队的炮弹击中日军军舰,最终竟然没有爆炸,清政府的腐败已经深入骨髓,一颗炮弹便能够看出清朝走向灭亡的最终命运。

甲午海战日军实力

在甲午海战前,日本已经建立起一支拥有63000名常备兵和23万预备兵的陆军,其中包含6个野战师团和1个近卫师团。海军实力上,日本拥有23艘军舰、鱼雷艇24艘,总排水量72000吨,大大超过了北洋水师。日本将扩建海军列为国策,在得知李鸿章已经从德国订购军舰后,明治天皇主动从俸薪中拿出三十万,并让日本全体官员捐款,以供日本发展海军力量。从这一点上来看,日本举国之力发展海军力量,其决心没有任何人能够动摇。

自明治维新后,日本陆军参考德国进行训练,海军则参考号称“日不落帝国”的英国海军的编制,并且实行军国主义教育,军队中武士道精神盛行,军纪极其严明。甲午海战中,日本海军的头号功臣为“吉野号”, 此军舰原本是给清政府定做,只不过慈禧太后为办寿宴,将海军衙门的军费预算全部用于过六十大寿。反观日本,为买下“吉野号”,日本政府倾尽全国财力,并且日本商人和民间都发起了募捐会,日本天皇做好表率每天只吃一顿饭,将所有的财力物力人力都倾注在海军上。

日本在甲午战争中能够获胜,不仅仅是政治制度上占据优势,其动员体制更是远强于清政府。从表面上来看,甲午战争是中国与日本之间的战争,实际上却是日本与直隶省之间的战争。不得不说,日本是凭借良好的组织纪律性赢得了这场战争。甲午海战中日双方的将领,同为英国皇家海军学院优秀留学生,在武器装备上双方差距也并不大,但综合实力上日本海军要强于清朝海军。

上西瓜视频,搜索《甲午大海战》观看影片,了解更多有关清朝历史故事。通过一场战争,能够看出清朝的腐败无能已经到达何种地步,清王朝的落后不止是在科学器物上,“师夷长技以制夷”也救不了清朝。外强中干的北洋水师,在实战面前根本不堪一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