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历史

人变强有那些征兆呢?你去看看历史上汉武帝刘彻的变化,就懂了!

2024-01-07 17:05:24

作为在职场上打拼,在生活里奔波的普通人,都希望自己能够变强,那就意味着工作中可以获取更多利益,和对生活状态更好的掌控,所谓“我命由我不由天”,需要的是真真正正的实力。那么一个人开始变强了,究竟会有哪些表现呢?让我们通过汉武帝刘彻的变化来看看,一个人是如何变得强大的。

金屋藏娇:小聪明和大智慧,刘彻的聪慧,得益于母亲王娡教导有方。

刘彻小时候,就聪明伶俐,这和他的母亲王娡有很大的关系,王娡心思缜密,加上舅舅田蚡的精于算计,储君之位慢慢开始向刘彻倾斜。尤其是栗姬拒绝了长公主刘嫖的结亲要求后,王娡看准了时机,主动拉近和刘嫖的关系。刘彻和陈阿娇这个姐姐很能玩到一起,自然而然的,两个母亲也走到了一起。“姐姐,你看两个娃玩的多开心,我看不如我们亲上加亲,结个娃娃亲,你看怎么样?”刘嫖说:“可是阿娇比彘儿大呀!”

王娡笑了,“姐姐,大点有什么关系,俗话说的好,女大三抱金砖不是吗?来,来,来,彘儿你过来,妈妈问你话。”刘彻跑了过来,王娡摸着刘彻的头说:“彘儿,把阿娇姐姐许配给你做媳妇怎么样?”刘彻不假思索的说:“那当然好,如果阿娇姐姐嫁给我的话,我就造一座金屋子,让姐姐住进去!”这就是“金屋藏娇”成语的由来。

这个时候的刘彻,还只能说是小聪明,距离大智慧,还差的很远。你认为刘彻真的那么会说话,还不是母亲王娡提前的安排,事先排练好的,在观众长公主刘嫖面前,再演了一遍而已。刘嫖看着刘彻,越看越爱,“好,好,好,孺子可教,孺子可教呀!”把刘彻当做乘龙快婿后,作为岳母的刘嫖,开始在汉景帝面前把弄是非起来,目的只有一个:绊倒太子刘荣,让自己的女婿胶东王刘彻上位!在刘嫖的努力下,汉景帝看着刘彘越来越顺眼,于是先把刘彘的名字改为刘彻,而后废太子刘荣立刘彻为太子。

处在儿童期的刘彻,就显示出了他非凡的聪慧,但这个时候,他充其量不过是有点小聪明,要说到大智慧,还要看他母亲王娡才行。
建元革新:风头正劲的年轻天子,无为而治的太皇太后。

汉景帝去世后,给刘彻留下了个基本班底,这个班底堪称豪华。其中以建陵侯卫绾为丞相,外戚窦婴、田蚡作为他的左右臂膀,赵绾、王臧作为他的老师,加上宁成、李广等人,似乎天下大权都在于天子刘彻一人而已。实际上,那个默不作声的老妇人,一直在观察着他的一举一动。

当窦氏族人来告状,说皇帝对待窦氏太狠了的时候,窦太后不动声色的说:“人家皇帝尽管年轻,毕竟也是皇帝,打击宗室豪强巩固皇权没做错,你们自己干过什么,心里面没点数吗?”接着窦太后把窦婴叫过来,对他说:“陛下做的很好,但有人检举宁成贪污,证据都落到我的手里了,你今天拿回去,给陛下看看,中尉宁成是先帝选的人,如今皇帝是他,让陛下自己看看该怎么办吧?”

“宁成贪污不假,但是在中尉的位子上尽职尽责,虽然不如苍鹰郅都那样刚直不阿,却也收拾了不少豪强!陛下,您看用不用?”“不用,田蚡,彻查宁成贪污一案,朕绝不姑息养奸!”中尉宁成被汉武帝自己给收拾了,这只是窦太后的第一次反击,拔掉你的獠牙,让你不能爪牙舞爪,同时没了宁成这样的“国之爪牙”,汉武帝就耳目闭塞起来,指望赵绾、王臧那样的君子,是办不成什么事儿的,窦太后让刘彻彻底变成了聋子和瞎子!

丞相卫绾意识到了危机,因为老部下程不识,居然开始教训起他这个老领导了,这件事可是非比寻常。“您如今是百官之首,又是建陵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还有什么可以追求的呢?年纪大了,还不如回乡养老的好,这样也不用管朝堂上的尔虞我诈了!”卫绾一愣,在他印象中,程不识可是个稳重的人,今天突然教训起自己来了,在这背后,卫绾看到了一个人的影子,是她!

第二天一早,卫绾就向汉武帝递交了辞呈,说自己年事已高,想要告老还乡。刘彻没有做过多的挽留,“师傅,现在改革正在关键时期,您就这样走了,不觉得可惜吗?”卫绾说:“陛下,那个人已经暗示我,要对我下手,我留下来,只会影响您的改革,这个时候,我不在朝中,反而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见卫绾去意已决,刘彻没继续说什么,但是赐给了卫绾很多财物,窦太后听说卫绾告老还乡,她冷哼了一声,“算他识时务,不愧是三朝老臣!”刘彻此时还不以为意,但从宁成到卫绾,窦太后的手段已经升级,下一步把田蚡、窦婴罢免,自己掌控兵权,至于赵绾、王臧,是两个儒生不通权谋之术,让他们在狱中自裁,已经是十分仁慈了。

刘彻的万丈豪情,不得不收敛起来,从母亲王娡和岳母刘嫖那里得知,窦太后甚至动了废掉自己的念头。但刘彻毫不办法,窦太后的一番话,让刘彻突然明白:但纯靠一些儒生,是无法治理好国家的!窦太后说:“听说赵绾、王臧在狱中自裁了?这个做的好,那些儒生一个个都只注重外表,夸夸其谈,实际上根本没有什么治国之才,要说治国理政,黄老无为之术才是国之根本!”

卫绾一身布衣,再次出现在刘彻身边,他对刘彻说:“陛下,如今敌强我弱,因此一定要退,退不一定会输,但是不退就一定会输!这个时候道家的权谋之术,就有用武之地了!”“您不是不通黄老,只懂儒学吗?”刘彻疑惑的看着卫绾,卫绾笑了,“所谓治国之道,哪里能够拘泥于一家之学,要兼容并包,臣当时那么说,就是当时不想触怒太皇太后,好留下有用之身,来辅佐当时还是太子的您呀!”刘彻点了点头,“老师,我现在该怎么办?”卫绾说:“陛下,如今您处于弱势,一定要集势而不用力,这就好比一块石头,如果放在地上,就没有什么威慑,但如果把它放在高处,就会有雷霆万钧之势!”刘彻点了点头,“老师,我懂了!”

年轻的刘彻变老实了,窦太后说东,他绝不说西,整天领着卫青等一群年轻人,在上林苑里打猎,一副玩世不恭的样子。这不是真傻,而是不得不装傻,不然连自己的命都没了。
亮剑出鞘:窦婴和田蚡的争斗,汉武帝成了最后的赢家。

好不容易等到窦太后驾鹤西游,汉武帝认为终于可以一展拳脚了,结果汉武帝的母亲王娡和舅舅田蚡开始把持朝政。大小官吏的任命,全部由田蚡把持,以至于汉武帝都要对田蚡说:“丞相,能不能留几个位置给我,我还有几个人要安排。”田蚡就是这样的飞扬跋扈,当然除了田蚡之外,还有一个人,也是秉承着自己的原则做事的,这个人就是魏其侯窦婴,一个失势的外戚。本来窦婴算是个政坛老手,窦太后去世后,他就开始隐藏行迹,做事越来越低调起来,尽管在他看来,田蚡这个丞相根本就不称职,但他不是他这个过气的外戚可以去评价的,雷霆雨露俱是天恩,一切的决定权在于天子。于是他尽量和田蚡保持距离,井水不犯河水,尽管窦婴的很多门客,都改换门庭,投到了田蚡的门下,窦婴也懒得去计较这些,因为他知道顺势而为的道理,天下已经不是他窦家的了,如今掌握天下权柄的,是太后王娡和国舅田蚡。

但交友不慎是要害死人的,窦婴这个人喜欢交朋友,他的朋友不多,但有一个人很要命,这个人就是灌夫,他是颍川一代的豪强,又是汉初名将灌婴之后,因此性情鲁莽,处处不能容人,本来也算是有功的将领,但最后成了个无职的闲人。田蚡看上了窦婴在城南的几百亩地,于是安排仆人籍福去向窦婴索要,本来他权倾天下,自己亲自出面的话,就算是窦婴也要给他点面子的,但是他派了一个下人,最要命的是籍福还是窦婴以前的门客,你说田蚡这么做,不是故意在羞辱人嘛!籍福来到窦婴府上,说话倒是很客气,他说:“魏其侯,丞相知道您在城南有几百亩闲置的地,他想借用一下,派我来问问,不知道您意下如何!”窦婴听了籍福的话,冷冷的说:“借,时间多久?不会是一百年吧!你回去告诉田蚡那个王八蛋,我窦婴的地不借,请他免开尊口吧!”

看到籍福不走,窦婴回过头,不再搭理籍福,但一个人却跑出来,对着籍福的脸挥拳就打,这个人就是窦婴的好友灌夫。灌夫武将出身力大无比,几拳就已经把籍福打得头昏眼花了。但籍福回去,只说自己是不小心摔倒的,没有把灌夫的事儿告诉田蚡,因为他不想激化窦婴和田蚡之间的矛盾。但不久后,这件事还是有人告诉了田蚡,田蚡大怒,“窦婴和灌夫是不想活了,看我怎么收拾他们两个!”但田蚡没有立刻动手,而是在自己新婚之日,去故意触怒灌夫,灌夫酒后失态,田蚡借此机会把灌夫拿下。窦婴花了很多钱财,田蚡也不为所动,万般无奈下窦婴拿出了先帝遗诏,想弹劾田蚡,来个鱼死网破!

但在皇宫里,却没有遗诏的副本,那么这份诏书就是伪诏,本人要腰斩于市,且灭九族的!当张汤把这个处理意见,告诉汉武帝时,汉武帝刘彻说:“这是不是太狠了点?”张汤没说话,他不能表态,这件事怎么办,一定要汉武帝自己来定。“能不能法外开恩?”“陛下想要特赦,当然也是可以的……”汉武帝迟疑了一会儿,“按律而行吧!”张汤低头退了出去,他的鬓角已经冷汗直流,汉武帝的狠辣,令他这个酷吏也不寒而栗!

临行前夜,一个特殊的客人造访天牢,当窦婴抬头看时,赶紧站了起来,因为来的正是汉武帝本人。“陛下,能不能救我一命?”窦婴开门见山,汉武帝刘彻摇了摇头,然后说:“表叔,你知不知道,你这个诏书,不管是不是真的,只要拿出来了,就没有一个皇帝,会放过你呀!表叔,你是忠臣,这点不知道,但朕为了消灭奸佞之人,不得不牺牲你这个忠臣,我会给你们窦氏留下个活口,你安心去吧!”

汉武帝的背影渐渐远去,只留下窦婴呆呆的坐在那里发呆,嘴里喃喃自语道:“先帝!您考虑到了所有的事情,唯一没有预见到的,是陛下已经成长为一代圣君贤主了,他早就不需要任何人帮助,所谓帮助对他来说就是掣肘,一切阻挡在他面前的人,都将被他彻底清除,这里面也包括老臣在内!”

窦婴死了,窦氏被灭族了,但田蚡一点都高兴不起来,他这个时候才发现,自己一点都没有赢。自己也好,窦婴也罢,都不过是人家眼里的跳梁小丑,因此,他把全部家产都捐了出来,用来支持汉武帝发动对匈奴人的战争。而他自己也病了,朝政大事全权委托给了御史大夫韩安国,韩安国登门探望,田蚡说:“我错了,我认为陛下是我的外甥,而忘了他是皇帝,我们之间是君臣关系,所谓君臣有别,他长大了,太列害了,我们拦不住他了!”

韩安国点了点头,“丞相说的对,陛下做事越来越让人看不懂了,莫测高深呀!天威难测之主,难呀!”不久后,韩安国因为驾驶马车时不慎摔伤了腿,不得不退出了丞相之位的争夺,很多人替他惋惜,只有韩安国自己心里高兴,所谓“祸福相依”,其中道理只有少数人知道罢了。

到了这个时候,已经没有任何人可以阻挡汉武帝前进的步伐,所谓天命所归,不过是牢牢控制了权力,掌控了局面罢了。

一个人的历史,一家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