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历史

炮兵也能打游击——朝鲜战场上的志愿军“冷炮手”们

2022-10-07 17:05:04

历史上有大量真实的战斗,远比影视编导们的虚构出来的情节更实在,也更精彩。

70年前的抗美援朝战场上,我志愿军在阵地战阶段开展了“冷枪冷炮杀敌活动”,除了步兵用步枪打狙击,志愿军炮兵也加入了战斗,这就叫冷炮。

战争,当然意味着牺牲。但是我们也并不是每一次战斗,都得要像电影里展示一样、付出沉重伤亡才能歼灭敌人的。

而之所以我们能赢得胜利,是因为我们打得更多的仗,是以智勇双全、干净利落消灭了敌人的战斗。

本文故事、人物皆为真实姓名,事迹来自抗美援朝战争回忆《40军在朝鲜》。
用三发炮弹,隔着山头打掉一架美军直升机的迫击炮班老班长张建兴。

1952年6月以后。

随着我志愿军步兵们的“冷枪活动”深入开展并取得了骄人战绩后,立即就把前线炮兵们的杀敌欲望给带动了起来。

于是,炮兵们也开始在琢磨着,如何给敌人尝尝冷炮的滋味。我军有见红旗就扛的习惯,战场上争着打仗,这就是我们的优良作风之一。

40军某部驻守的前沿阵地对面山后,有一段盘山公路,这也是对面美军车辆的往来必经之路。

而这条公路距我前沿约有三里远,步兵们看着每天公路上大摇大摆行驶的美军汽车,恨得牙痒,总想找机会敲掉它几辆。但是,却为步、机枪射程所限,怎么也打不中三里外的目标。

一日。前沿阵地上的步兵们,忽然想到:

何不向上级建议,调一门迫击炮上来,不就能打到对面了吗?

建议反映上去了,团首长一听,这主意不错。

于是,就把这上前沿“打冷炮”的任务,交给了迫击炮连的老班长张建兴。

这就把正在琢磨着如何才能出其不意地给美帝来上一发冷炮的炮兵们,乐坏了!

张建兴班长带上两名炮手,3人扛着八二迫击炮炮身、炮架、座钣、和少量炮弹等,立即就上了前沿。

到达阵地后,他们首先勘察地形,选择在前沿坑道口旁边挖掘、构筑发射阵地,并架好了迫击炮。

由于携行炮弹较少,待构筑阵地、架炮等一切完毕后,张建兴班长留下值守,两名炮手则返回连队搬运炮弹。

张建兴独自在发射阵地上观察了大半天。

怪了,往日来回频繁的美军车辆,此时竟一辆也没有驶过。

直到太阳西斜时,仍无敌车辆通过,但却有一架美军直升机擦着山顶飞了过来,降落在了对面山后。

敌人的一举一动,都逃不过我们的观察哨的眼睛。

由是,团指挥所也得到了敌方阵地有直升机降落的报告,于是把电话打到前沿,要求用刚上阵地的迫击炮火打掉这架直升机。

而接到任务的张建兴开始犯难了。

因为要隔着山头,把看不清具体降落位置的直升机打掉,谈何容易?

但是再难,也难不倒张建兴这位经验丰富的迫击炮班老班长。

他前出阵地,尽量隐蔽抵近着,仔细观察着对面山头,发现有一条又宽又深的交通沟,直通敌军阵地的山前与山后。

张建兴由此判断:无论敌方直升机是来撤伤员的、还是来送弹药的,它都得停在这条主交通沟的头上。且为了防我军炮击,停靠位置又十之八九的,会紧贴着山脚根部。

判定了目标位置后,张建兴目测了距离,大概为1400米。又用几根红白两色的标示杆标示了方向。

然后,张建兴返回到炮阵地,瞄准好方向、定好标尺,决定先试射两发炮弹,看看射击效果。

“嗵、嗵”两炮打出后,他立即侧耳,着听炮弹爆炸时的动静。

一个在战火成长起来的、有经验的老炮手,靠听就能听出炮弹有没有命中。

远处的爆炸声,使张建兴判断,打得似乎偏远了。于是,他又修定了标尺,距离缩短50米,又打出了一发炮弹。

只听得远处“轰隆”一声爆炸响起,山后腾起了一股浓重的黑夜。

张建兴觉得,这发炮弹应该是打中了。但究竟打中了没有?因为没有亲眼目睹,他也不敢百分之百确定。

而这时候,前沿观察所的电话打来了:

“打得好,敌人的直升飞机被打着了!”

就这样,老班长张建兴在“炮兵狙击阵地”的第一天,就单人操纵火炮,只用3发八二迫击炮弹,打掉了美军一架直升机。
用迫击炮打掉行驶中的美军吉普车。

张班长没看见直升机降落在哪儿,却能隔着山头3炮就打掉了它。

傍晚时,这件事让另两名搬运炮弹回阵地的炮手听说后,大感振奋。于是摩拳擦掌,准备也立上一功。

第二天上午,两名炮手早早的就进入阵地,做好了随时射击准备,聚精会神的观察着公路。

终于,一辆美军吉普出现了,正从山上向下行驶。蓄势待发的两名炮手立即瞄准、开炮。可没料到的是,明明瞄得很准,打出去的炮弹却总落在了吉普车后面,就是打不中车辆。于是,那辆敌军吉普车加着油门跑掉了。

这就让两位一心要杀敌立功的炮手恼火得很,又觉得很惭愧。

老班长张建兴知道后,立即为他俩分析了原因,指出了问题。

张班长说:“汽车下坡时速度快,很难瞄准。等它上坡时,速度就慢了,这时候掌握好提前量,就能打中它。”

老班长就是老班长,经验丰富!

这样,两位炮手继续耐心守候在阵地上,果然,等着敌人上山的车辆。

等那辆吉普车回来,从山下向上开时,两人立即测算提前量,一炮打出,“轰”的一声,当场就炸翻了这辆美军吉普。

此后半个多月时间,张班长带上阵地的这门迫击炮,屡屡给敌军出其不意的打击,共取得了毙伤敌军20余人的战果。

打得对面的美军车辆与人员,再也不敢在大白天上公路了。
用无后坐力炮打的敌军坦克不敢露头。

迫击炮上了前沿阵地,打出了“冷炮杀敌“的开门红,极大激发、调动了其他炮兵的战斗积极性。

敌军倚仗着火力优势,常常把坦克停在己方阵地工事外,肆无忌惮地瞄着我军方向,威胁着我军阵地。

于是,各团的无后坐力炮也隐蔽地进入前沿,决心要给敌坦克一个教训。

各炮组事先细致周密的规划好进退路线,采取隐蔽接近,突然开火,快打快撤的战术,不断地击毁了一辆辆坦克。

我无后坐力炮小组的冷炮,让美军再也不敢把坦克毫无遮挡地停在外面了,也为坦克修起了工事,只露出一个炮塔。

但是,越打越有经验的炮兵小组们,总有办法打伤打坏它。打到后来,美军坦克被打怕了,就再不上前沿了,干脆全藏到山后面去了。

40军“炮兵打游击”的战果。

除了迫击炮、无后坐力炮经常以机动灵活的方式打击敌人外。各师的小口径高炮、大口径野炮、榴弹炮兵们也耐不住了,纷纷主动前出,埋伏到了前沿,加入到了“冷炮活动”的行列中。

高射炮兵们的游击战果:

一一八师高射炮六连,一天就击落了2架敌军炮兵校正飞机。

一一九师高炮营四天时间,击落了美机7架,击伤9架。

高射炮前出游击战,有力的打击了敌空军的嚣张气焰。此后,敌军再不敢在阵地上空低飞了。

大口径火炮的游击战果:

大口径火炮的游击战,除了单炮隐蔽前出活动,偶尔还会择机组织一次炮兵群集群火力急袭,给了敌军重大杀伤。

一次,炮兵十支队十连观察哨发现了我烽火山对面,敌军纵深12000公尺的冷井与孟洞的山谷空地上,出现了82顶白色帐篷,旁边还停着40余辆汽车,这是敌军新开的一个营规模的驻扎区。

情况传回,炮兵们纷纷要求,集中力量打掉这伙敌人。

于是,侦察兵们选择好了临时阵地,十支队十连与十一支队组成了炮群,制定好作战计划。

9月14日。

各部在夜里隐蔽开进,进入临时阵地,做好伪装,并完成战斗准备。

次日白天,隐蔽一天。待到黄昏时,突然开火,集中火力急袭,敌军油库中弹,营地被打得一片火海。据观察,此次集火射击歼敌约260余人。

被冷枪冷炮打得抬不起头的美军。

群众性的冷枪冷炮杀敌运动热火朝天的开展了起来后,不断刷新着战绩,也改变了阵地对峙战期间的态势。

多年以后,许多志愿军老战士们仍能回忆起当时的阵地歌谣,这样唱道:

来来来,大家一起来,

来一个班排连营歼敌大竟赛。

你歼灭一个班,

我歼灭一个排,

你歼灭五十,我歼灭一百。

你打的坦克冒黑烟,

我打的飞机往下栽。
由此,不得不感叹:遥想当年,气吞万里如虎!

冷枪冷炮运动之前,优势装备的美军仗着自己的远程火力,而志愿军枪炮射程近、打不着他等因素,在阵地上大摇大摆,一股大老爷模样。

而当我志愿军以出其不意的方式,前出潜伏到了他们意想不到之处,对他们打起了冷枪冷炮后,顿时就把美国兵给打怕了、打熊了,再也见不到敌阵地上有骄狂放肆的敌兵晃来晃去了。

不知何时何地、突然就有一颗子弹飞来要了性命,这让敌兵个个胆战心惊。

尽量躲在地堡里,少出去,出去时低下头来走路。这一条成了美军老兵告诉新兵须遵循的、最重要的战场规矩。

老兵们回忆:

在敌阵地上,有些地段交通沟挖的稍浅处,美军出工事换岗时,因为害怕冷枪,都是趴地上爬行,谁也不敢直着腰走。

在靠近我方阵地的前沿处,美军连大小解都不敢出地堡,都拉在了空罐头盒里,然后从地堡射孔向外扔。

由是,战士们纷纷嘲笑道:美国的新发明可真多!

当时,一位被抓了舌头的美国俘虏兵,向志愿军战士描述道:

“我们每天都躺在地堡工事里,见不到阳光,过着像老鼠一样的生活!”

【图片来自网络】